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6  


資料來源:http://www.adhd.club.tw


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的醫療面
臺大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臺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高淑芬
前 言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常見(盛行率5-8%)、多重因子造成,臨床上多樣性,對個人的學業、工作及人際關係、家庭的壓力和社會經濟的衝擊極大的早發型兒童神經精神疾病之一。造成 ADHD 的原因目前雖然沒有定論,但是基本上研究發現主要的問題是來自腦部額葉皮質下迴路的功能異常,造成孩子有不專心、衝動、坐不住、情緒和動作的控制失調、以及組織計畫的能力不佳等問題。目前並不認為社會或家庭心理因素會導致 ADHD,但和 ADHD 的症狀嚴重度、持續度、長期預後以及合併其他情緒行為問題有關。數百個國際知名的研究及台灣研究明顯地證明藥物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親職教育、行為治療及學校補救教學是不可或缺的治療策略,但須配合藥物治療,其效果才會顯著。

臨床表徵

ADHD的主要核心症狀包括:
1注意力不足:
忽略細節、粗心大意、無法持續專注力於較枯燥重覆的內容、注意力分散、別人對他講話時心不在焉、忘東忘西、丟三落四、弄丟常用的東西、沒有時間觀念、難以聽完指示或照吩咐去做、需時常提醒生活常規。
2過動:
跑來跑去、爬高爬低、不怕危險、精力旺盛、坐不住甚至於離開位子、坐時扭動不安、玩弄手指、玩時較吵、動作粗魯、運動協調不佳、容易碰觸別人、肢體動作多、話多、不該講話時仍繼續講。
3衝動:
沒有耐心、插嘴、打斷別人、沒有耐心聽完別人對他說話、好管閒事、熱心過度、替別人出意見、難以排隊或與他人輪流。


ADHD
患童由於其核心症狀的影響,會有不符合其智能的低學業成就表現,且長時期的虎頭蛇尾、有始無終、被罵長大,造成他們低自尊、挫折忍受度不佳、易放棄、人際關係不好、好辯、情緒控制差、親子關係衝突,而且易被同儕和學校拒絕。另外,他們會比一般的孩子容易發展出其他精神疾病。

評估與診斷

目前為止臨床診斷仍然是在國際上最能被接受且被認為是診斷ADHD之最好的方式。醫師應該進行全面性的綜合評估診斷,包括與父母和孩子的會談、觀察孩子在診間的表現、獲得幼稚園或學校的資料、老師的報告或填寫量表;必要時,進行智力、學業成就、及注意力測驗。自填量表或是會談量表以及腦神經心理學測驗常被用來作為診斷上輔助之用或研究用途,可協助確立複雜個案的診斷。父母 和 老師填寫的活動量表可以協助診斷和了解治療前後症狀的改變。老師填寫的量表尤其重要,因為老師大多不會陪同就診,加上全班學生就像個常模,老師的評估常能提供較客觀的資料。ADHD的診斷要經過一次以上的評估才能確定。評估時要考慮孩子當時的心智發展,並排除其他生理和心理的因素。

盛行率

ADHD是遍布世界各國且盛行率相當高的疾病。依據目前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的診斷準則,學齡期孩子的盛行率大約是5~10%(台灣7%;國外3-10%),依美國的全國代表型樣本的研究,成人ADHD的盛行率為4%左右。學齡期兒童的男女比率大約9:1,到青春期的比率約為2~3:1,在臨床的個案男女比例會差距更大,可能是男生有較多干擾性行為,造成他們比較容易被帶來看精神科門診。性別不同在共病症狀上也會有所差異,男生在青春期會有較高比例伴有行為規範問題、憂鬱症以及學習障礙,女生會有較多的焦慮症;到成人期,男性會有較多的反社會性行為及物質濫用,女性則會有較高比例的憂鬱症和焦慮症。因此女生患有ADHD的比例可能會被低估,延誤就醫。

病因學

從家族研究可看出,ADHD患童的父母和手足有2~8倍的危險率會患有ADHD。雙胞胎研究估算ADHD的遺傳率大約是0.6~0.9左右,平均遺傳率是0.77,領養研究顯示ADHD患童的血緣親戚比領養者有較高比率有相同的過動症狀。目前分子遺傳學的研究並未確定ADHD是由何種方式遺傳的,可能是多種基因各有少量的影響。綜合ADHD分子基因的個案對照或家族為主的研究,發現DRD4DRD5DATDBH5-HTTHTRIB、和SNAP-25可能和ADHD有關,但是3個全基因連鎖掃瞄的結果並無定論。有些研究也發現,母親懷孕年齡較大、母親在懷孕過程中感染或暴露於一些物質或藥物(例如酒精、尼古丁、古柯鹼)、或是生產時的併發症,都有可能會增加孩子罹患ADHD的機率。

神經生物學研究

根據國外的結構性腦影像學研究發現,ADHD患童的腦容量比同年齡的一般兒童小,特別是是右腦、前額葉區、前扣帶腦皮質背側、胼胝體、基底核、小腦。功能性腦影像學可以了解ADHD的病理生理,評估治療的效果。研究發現經由MPH治療後,腦部的活性增加。但是這些檢查不是具有侵入性或放射線物質,就是非常昂貴,目前只用於研究而不用於臨床診斷。功能性腦影像學主要對ADHD被認為值得研究的腦部區域進行研究:包括注意力、認知、執行功能、工作記憶、動作的控制、反應的抑制、或是回饋動機有關的腦部區域。

腦神經心理學功能

目前有關ADHD的神經心理學功能異常包括以下三大學說:
1)執行功能:執行功能的定義是讓個體在新的環境與多種反應的選擇下完成目標導向的認知功能,包括:抑制功能、規則轉換、工作記憶、計畫、與流暢性,與
ADHD
最有關連性的是抑制功能。
2)延遲嫌惡:延遲嫌惡理論認為
ADHD
的行為症狀:注意力不足、過動與衝動,皆是個體想要逃離與躲避時間延遲所產生的不適感而出現的適應環境的功能性行為。
3)多模式的病理發展模式:包括兩個形成
ADHD
不同的發展途徑。
一、抑制行為的缺損,會直接的造成個體在思考與行為的功能異常,也導致ADHD
的行為症狀。
二、延遲嫌惡所形成的
ADHD發展路徑,從這條路徑發展出ADHD行為特質的表現是具有情境變異性的。若是在有選擇的情境下,個體便出現衝動行為,以減少了時間延遲的嫌惡感。在沒有選擇下的情境(如課堂上的學習情境),為了逃避時間延遲所帶來的嫌惡感,個體只好創造或是注意一些與時間線索無關的活動,表現出是不專心和過動的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子閱讀學習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