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臺灣史》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內容介紹】

        在這本書中,介紹了臺灣各地的古老文化(例如「八里十三行文化遺址」、「花蓮長濱文化遺址」、「臺東卑南文化遺址」、「大坌坑文化遺址」……等)、臺灣原住民(平埔族、高山族各族)、臺灣史……等,都有詳細而完整的介紹與說明。

        臺灣的原住民,如果依照他們所居住的地區來分辨,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大類:

一.  平埔族:

        他們是住在平原或是平緩的山坡地的原住民,多半分布在臺灣的東北部、北部、西部、西南部地區。

    因為他們和漢人接觸得比較早,很多族就因為通婚或是習慣,漢化、同化得早;也有些族和漢人發生衝突,而搬往中央山脈、甚至東部地區……,導致很多平埔族原本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傳統文化,在很久以前就都已經消失無存了。

        平埔族包括噶瑪蘭族、凱達格蘭族、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西拉雅族、馬卡道族等。 

 二.  高山族:

    以前因為他們多半住在臺灣中央海拔較高的山區,或是花東的「後山」地區,而稱呼他們「高山族」;但是這個名稱並不完全正確,雖然有些族原本就住在高山上,但是有些族是因敗戰才被迫遷徙上山,也有的族原本就是住在海邊的,例如像臺東蘭嶼島上的「達悟族」。

因此,現在通常稱他們為「臺灣十大原住民」或是「臺灣十一大原住民」──因為後來又增加「太魯閣族」,這是所有的書上都沒有列入的。

這些住在高山或是後山的原住民,因為交通不便,反而使荷蘭人、清代漢人和日本人很難統治他們,使他們原本的文化得以保存,直到現在。

「臺灣十大原住民」或是「臺灣十一大原住民」,包括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邵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達悟族和新成立的太魯閣族。
        又如,在臺灣史中,對明鄭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民國時期……,臺灣的各種演變和現象,也都有詳細的解說;當然,關於鄭成功、施世榜、沈葆禎、劉銘傳、莫那魯道……等歷史上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蹟,也都有清楚的介紹,讓讀者可以深入而有條理的瞭解臺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子閱讀學習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