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家"小說介紹
作者: 林惠珍
繪者: 徐建國
出版年月:2009年07月
【內容介紹】
本書描寫一群家庭遭遇變故的孩子,被收容在懷幼院裡發生的故事。他們小小年紀便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離開父母身邊,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他們沒有多餘的物質享受,沒有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卻在規律而儉樸的團體生活中,建立了家人般濃厚的感情。
懷幼院的「第二家」有八個孩子,八個不同的身世與背景,讓他們相知、相惜、相憐。他們把吃苦當成吃補,比任何人都堅強勇敢,只希望有一天能達成埋藏在心底,小小的心願——回到父母身邊,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透過閱讀這本書,親師得以剖析社會現象、引領孩子消弭歧見,教導孩子知福惜福,勇往直前,感恩圖報。
《我們這一家》這本書,以志凱、筱梅、劉叔叔、宜婷姊、李爺爺……等不幸的人物,搭上「幸福列車」,航向幸福園地。
這本書描述一群孩子,家庭遭遇變故,被收容在王伯伯所創立的懷幼院,所發生的生活點滴。
志凱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在一次與媽媽發生激烈爭執後,決定離家出走;筱梅,是志凱的同班同學,因為酒鬼爸爸經常發酒瘋,讓筱梅逃離失去溫暖的家;劉叔叔,受不了感情受挫,一再的被女朋友拋棄的痛苦,決定離開傷心的環境;宜婷姊,罹患血癌,只剩下三個月的性命可活,不想再讓家人為他擔心,決定離家出走;李爺爺,失去老伴後,不願意孤單的過日子,有想離開家鄉……
懷幼院裡的孩子,他們小小年紀就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離開父母身邊,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他們沒有多餘的物質享受,沒有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在儉樸而規律的團體生活中,建立的家人一般的感情。
懷幼院的第二家有八個孩子(蔡裕光—阿光、小晶、宜佩、毛毛、喬安、阿光的弟弟—翔翔、大智、新來的李名展—阿展),八種不同的身世與背景,讓他們相知、相惜、相憐,把吃苦當作吃補,比任何人都還要堅強勇敢,只希望有一天能達成深深埋藏在心底的小小心願——回到父母身邊,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失去爸爸的翔翔和阿光,因為媽媽工作的原因而來到了懷幼園。在他們第二家,有大智、喬安、毛毛和…。每個人都有他們的故事,還有園長王伯伯和淑芬媽媽,都是懷幼園的一份子。但即使在懷幼院,翔翔和阿光心裡依然掛念他們的媽媽。
有一天,翔翔來到火車站找媽媽,讓阿光急得像熱鍋的螞蟻。就在翔翔被找到後,淑芬媽媽和他們兄弟解釋媽媽不來接他們的原因,使他們知道媽媽沒有拋棄他們。
懷幼園的喬安,因為父母帶著全家自殺,只有她活下來,所以心裡感到十分孤單,可是她的外表卻絲毫感受不到。
有一天,喬安用她三百元獎金買下一本筆記本去探望妹妹,一回來,馬上被王伯伯罵得狗血淋頭,當淑芬媽媽問喬安,為什麼不跟王伯伯說自己去探望妹妹,但喬安卻認為那樣做是無濟於事,王伯伯不會聽的,所以沒有跟王伯伯說。
突然,驕縱的文娟和文瑞來到懷幼園,他們總是對懷幼園的事不屑一顧,但最後還是接受了懷幼園的一切。
當建安大哥回到懷幼園後,大家都很訝異,但建安大哥卻認為王伯伯不是他們所想的那麼頑冥不靈,是因為他經過度溺愛他的兒子,才讓兒子有不勞而獲的感覺,也讓他兒子因此而喪命。
但最後大家對王伯伯誤會也煙消雲散。在年終的感恩會中,翔翔和阿光終於見到了他們的媽媽,可是喬安在感恩會上對來賓出現不禮貌的行為,所以被罰不能去畢業旅行,讓他們非常遺憾。
最後,翔翔和阿光的媽媽信守承諾,在自己有一間房子住時,來接他們兩兄弟,他們兩兄弟依依不捨地離開懷幼園。
懷幼園的兒童雖然不幸,也十分的幸運,因為大家時常在新聞上看到有些孩子的父母,因為意外而死亡,也有父母為了逃避現實帶著小孩去自殺,甚至有的小孩只能和父母住在不到一坪的小房間……並沒有遇到像書中的王伯伯一樣熱心善良的人,願意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
所以,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我們,應該懷著感恩惜福的心,來對待我們辛苦的父母,並深深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希望透過閱讀這本書,親師得以剖析社會現象、引領孩子消弭歧見,教導孩子知福惜福,勇往直前,感恩圖報。
不一樣的家
桃園縣廣興國小校長 鄭添壽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自主學習、讓知識再生,已是現代人面對競爭、不被淘汰的重要技能。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我對學生最好的建議是:多讀書,養成閱讀的習慣。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接觸書本,陪伴孩子讀書,並且和孩子討論、分享想法,訓練他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讓孩子選擇愛讀的書,廣泛閱讀,他們將會受益無窮。
讓孩子保持源源不絕的閱讀動力,涉獵各種基本知識與經典文獻,養成深入思考的習慣,懂得吸收前人的智慧,培養能向內觀照的安靜......如此一來,孩子方能以知識和智慧作出人生的決策,找出有系統的、恆定價值觀——那是穩住人生核心價值的基本功。
現今社會道德意識沒落、經濟環境不佳,很多家庭都抵擋不住厄運的吞噬,發生不幸的家庭事件,社會問題也接連產生。於是年幼的孩子被迫面臨並承受這些沉重的負擔,有的被送到親友家,有的被安置在收容機構裡......《我們這一家》這本書,就是敘述發生在收容機構內的故事。
故事主角阿光和阿展都因家逢變故而來到弘恩懷幼院,發生了許多曲折感人的故事。懷幼院像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無論如何,他們要生活,要學習,要成長。在那裡,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保護自己是很重要的,而一『家』人同心協力、相依相助的精神更有如生命的強心針。
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裡的孩子,必須面臨院長王伯伯嚴厲的管教,承擔物質生活貧乏的困境,忍耐親子分離的痛苦......幸好有和藹熱心的保育媽媽照顧,有同儕的革命情感相挺,有奢望重享天倫的期待。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吵吵鬧鬧,雖然歷經風風雨雨,卻也同甘共苦。在這個大家庭生活的種種,將成為他們永生難忘的記憶。
對這些缺乏家庭溫暖的孩子來說,住在懷幼院是萬不得已的事,但有些孩子偏偏有著健全的家庭,卻身在福中不知福,養成偏差的行為和價值觀,甚至需要到懷幼院生活,「體驗」一下失去的感覺,才能領悟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是多麼幸福,這部分的故事敘述也非常乎應現今社會實景。尤其故事最後,揭露王伯伯成立懷幼院那段不為人知的典故,更帶給人很多的唏噓和感觸。
我曾在濱海鄉鎮的一所偏遠學校服務過。很巧的是,學校的學區內剛好有一家懷幼院,成立超過二十年了,院區頗具規模。當時我們全校一共有一百八十位學生,其中近四十位都是住在懷幼院的院童,比例占了五分之一左右。
每一個院童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可能是因為大人的疏忽、無心、自私而造成,卻苦了這些無辜的孩子。看在我們眼裡,真是萬般的難過與不捨,全校同仁只好加倍關心、照顧他們,讓他們至少在學校裡能快樂的學習與成長。也因此,在教學與輔導工作上的負擔十分沉重。
懷幼院讓弱勢的孩子們有了棲身之所,得到許多慈善單位慷慨解囊的捐助,以及必須的照顧與服務,讓孩子們在風雨飄搖中有一個溫暖的避風港,但我仍然無法忽視也無法忘記,那一張張早熟的臉孔和一雙雙不安的眼神。
惠珍老師撰寫《我們這一家》,秉持著她一貫的寫作風格,用清新的筆觸描述寫實的情節,笑中帶淚,感人肺腑。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惠珍老師的筆法細膩,輕易就能將一個令人靜默嘆息的場景帶到我們眼前。她的表達十分具象,具備詩一般的張力,由於心中有愛無怨,故能以中性客觀的詞語描述情態,毫無遮蔽的揭露社會現實,又飽含隱忍壓抑的文學性。
《我們這一家》是一本不一樣的書,描寫一個不一樣的「家」,絕對值得學生、老師及所有家長共同閱讀。
寫這篇推荐序,是在惠珍老師說之以理的盛情難卻,和動之以情的無形壓力之下動筆的,但想起手中經辦過小兵出版社透過學校,將募到的書送給懷幼院孩子的往事,覺得和這本書有很深的淵源,若能透過這篇推荐序,讓更多人看到這本書,讓更多人來關心這些孩子,會是我最樂於見到的一樁美事。
作者序
不只是故事 林惠珍
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天,老師說要來家庭訪問,我和村子裡的幾個同學早早就在路口等著。老師踏進我們家低矮的客廳,斑駁的土牆上,貼滿了我們兄弟姐妹四人的獎狀。我搬來家裡最好的一張藤椅請老師坐,阿嬤奉上自家種的橙紅橘子請老師吃。雖然爸爸媽媽整天都在山上工作,可是我的心裡一點都不覺得匱乏,因為我知道,爸爸媽媽的辛勤勞苦都是為了我們,儘管物質條件不富裕,但這個家已經盡其所能的,把最好的都給了我們。
孩子要的只是如此單純的幸福。就像遠足時,便當盒裡有一顆完整的荷包蛋。
現在,社會繁榮進步了,生活水準提高了,忙碌的父母為了拼事業、拼經濟,為了提供孩子最好的生活享受和物質慾望,忽略了用愛關心孩子的成長過程。然而,一但養成孩子驕縱的行為及偏差的價值觀後,再多金錢也換不回來,再多的惱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而M型社會另一端,在社會邊緣的角落,許多家庭遭逢變故,許多孩子在黑暗中掙扎,而駭人聽聞的父母攜帶子女自殺事件、手段殘忍怵目驚心的虐待兒童案件、未成年的小媽媽拋棄新生兒事件......更是一次又一次的發生。是我們生病了?還是整個社會都病了?不是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嗎?不是說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嗎?為什麼第一個受到傷害的,總是稚嫩的孩子?我真的想不通。
哪一個孩子不希望擁有健全的家庭?哪一個孩子不需要父母家人的關愛?對家庭功能不彰的孩子來說,對失去家庭保護的孩子來說,一切都變得困難而遙不可及。
《我們這一家》是描述一群家庭遭遇變故的孩子,收容在王伯伯創立的宏恩懷幼院裡,小小年紀便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離開父母親身邊,只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他們沒有多餘的物質享受,沒有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卻在規律而儉樸的團體生活中,建立了像家人一般的濃厚感情。懷幼院的「第二家」裡有八個孩子,八個不同身世背景的故事,他們把吃苦當成吃補,比任何人都堅強勇敢,因為他們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就是希望有一天,他們能回到父母的身邊,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透過懷幼院這個不一樣的「家」,透過發生在院童身上悲歡離合的故事,描述現今光怪陸離的社會現狀,我其實心裡有說不出的心疼和無奈,因為這不只是故事,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啊!近年來,金融海嘯對臺灣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公司行號紛紛關廠倒閉,失業人口不斷增加,許多的家庭經濟因此陷入困境,懷幼院孩子回家的路變得更加遙遠而漫長了。
希望大家付出愛心,伸出援手,拉他們一把,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成長,安心學習。我衷心期盼,每個故事都能擁有幸福美滿的結局。
※書本內容:
https://pc2052.pixnet.net/blog/post/556476113
http://pc2052yeh.blogspot.com/2020/12/blog-post_21.html
※學習單:
https://pc2052.pixnet.net/blog/post/556476272
http://pc2052yeh.blogspot.com/2020/12/blog-post_3.html
※書本內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