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失業了》小說介紹

書名:《爸爸失業了》

文:馬筱鳳

圖:王福鈞

出版社:小兵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511月初版一刷

              201711月初版七刷

                         【內容介紹】

 目錄:

 爸爸失業了
    工廠變戰場
    爸爸上電視
    學校惹風暴
    一通恐嚇電話 
    爸爸被打了
    爸爸變被告
    老闆有話要說 
    來自台東的饅頭姐姐
    爸爸上法院
    淑娟阿姨的心酸
    一隻手臂三十五萬 
    有人偷偷落跑 
    幫老闆慶祝一番
    老闆頭上冒煙 
    勞工劇場開鑼 
    第一次走上街頭
    睡馬路吃大鍋飯
    蝦米不敵鯨魚 
    人生寶貴的一課
  

    故事主角小麗因為爸爸失業,進入紡織廠勞工的世界,加入抗爭事件,目睹參與抗爭的人從封閉而自我的狹隘天地,學習開放自己,相互學習信賴;從零散的個人結合成集體的力量,對抗龐大的團體。在過程中對人生有所體悟。閱讀本書能讓孩子接觸勞動市場及職場,得到影響一生的重要經驗,成功的跨出社會學習的第一步。

             小麗的爸爸是紡織工廠的技師,負責維修工廠裡的紡織機器;小麗的媽媽是家庭主婦,小麗還有一個弟弟。

        有一天,紡織工廠的老闆突然宣布要關廠,說是工廠賠錢,所以只能給員工一點點資遣費,叫大家趕快去找新的工作。

       小麗的爸爸非常生氣,決定要抗爭到底,他還帶著大家一起行動,想了很多有創意的點子。

       小麗的媽媽非常擔心害怕,她希望爸爸不要浪費時間去參加抗爭,趕緊去找新工作,想辦法賺錢才是最實際的做法。但是她無法阻止爸爸,只能整天提心吊膽。

       在工廠長期貢獻的員工們,都非常憤怒和焦慮不安,他們在工廠工作了二三十年,照理來說,應該拿到兩三百萬的退休金,老闆竟然想賴帳!很多人決定要靜坐、示威、抗議和陳情,爭取應有的工作權、退休金和資遣費。

       大家決定長期抗戰,設計標語寫成布條掛在工廠大門和四周圍牆、改編歌曲、演出唱歌跳舞、編生動活潑的行動戲劇來諷刺壞心老闆的自私自利……,讓新聞媒體的記者來工廠採訪這一則消息,希望引起社會的關心和政府的注意。

       在過程中,小麗班上的同學也注意到這則新聞,很多人都覺得小麗的爸爸不該示威抗議,以免製造不安和混亂;似懂非懂的小麗無法反駁同學的話,但她也不認為爸爸有錯,錯的明明是工廠老闆。

       學校的訓導主任還把小麗和別班的李光華,叫去訓導處訓誡一番,說他們的家長的行為是不對的!但是李光華義正詞嚴的說,是工廠老闆不顧員工的權益,說謊騙人,明明是他要把工廠賣掉,炒地皮賺錢,根本不是因為工廠賠錢倒閉!

       工廠的高級主管們,一方面威脅恐嚇帶頭的幾個員工,還找人動手打傷他們,包括小麗的爸爸和其他人,讓他們受傷住院;還打電話到員工家裡恐嚇家人的安危,希望可以嚇阻員工繼續示威抗議!

      另一方面,工廠主管又偷偷勸退參加抗議的員工,說他們再繼續抗爭下去,恐怕一毛錢都拿不到,不如趕快拿錢,有多少算多少,總比沒有好,趕快再去找新的工作,希望藉此削減抗爭的聲勢,打擊大家的信心和士氣!

       工廠的員工們,其實很多人的遭遇都很可憐:

       饅頭姊姊是台東的原住民,家裡有11個兄弟姊妹,她國中一畢業,就有一個穿著打扮很怪異的阿姨,來找她去上班,說可以快速賺大錢!她覺得其中必定有鬼,就自己離開家鄉,找到這一家紡織廠上班,一個月的薪水有9000元,她寄了7000元回家給爸媽,很有成就感,從此就一直待在紡織廠工作了。

       淑娟阿姨以前是『健教合作生』,在求學念書時期,就到紡織廠來當實習生,前幾個月根本是無償的免費勞工,白天到學校上學,晚上去工廠實習上班,卻一毛錢都拿不到!隔天一早又要去學校上課,根本也累到沒精神聽課,只想睡覺!有的同學因為受不了這樣操勞,很快就打退堂鼓;淑娟阿姨因為不認輸,堅持要留下來,熬到有薪水的正職;加上她對研究機器有興趣,所以後來才升為管理長。

       有另外一位女工,在紡織工廠上班,有一天,她為了撿起滾落的線圈,手臂不小心被機器捲進去,整隻手壓斷了,變成終生殘障,從此無法再工作!老闆卻只賠償35萬元,超可憐的。

       淑英姊姊原本也有參加抗爭,但是後來退出了。因為她需要用錢,她要寄錢回家給爸媽,要繳房租、要付生活開銷花費,無法這樣沒有收入的長期奮戰;雖然她也很想幫忙,但是她也覺得很無奈,現實生活不容許她這樣。

       李光華和小麗也想幫忙貼補家用,他們利用假日去社區挨家挨戶發廣告傳單,希望多少可以賺一點錢。在發傳單時,還被住戶養的狗追,嚇得他們拔腿快跑,差一點被狗咬!李光華說,萬一被狗追到,這也算是職業傷害吧。

       員工無意中得知,紡織工廠老闆的新店要開張,他們決定去幫老闆的新店好好『慶祝』一下──在開幕那一天,大家一起去示威抗議、唱歌演戲,讓客人們都被嚇跑,不敢進去;還引來記者採訪,大家都上電視了!

       大家又決定上街遊行,之後到總公司門口靜坐,表達自己的意見,爭取該有的權益,晚上還露宿街頭。

       後來總公司竟然找清潔公司來,說要清洗大樓,開始潑水灑水,把大家驅離現場!大家的臉上充滿悲傷和憤怒,卻也只好暫時撤退離開,再另外想辦法。

       小麗的爸爸一方面開始找新的工作,一方面參加職訓中心的電腦軟體訓練課程,還要抽空去參加勞工教育課程,學習法律常識和條文規定,才能保護自己,爭取開有的權益,對抗惡老闆。

       學校舉辦才藝競賽(附註:應該是語文競賽),小麗自告奮勇,毛遂自薦,要參加演說比賽,將這次的抗爭過程說出來,跟大家分享她的經歷和心得感想,這是她參加社會運動的第一堂課。

         

       勞動者的心聲    馬筱鳳

  童年印象中,在金門的一棟灰暗破舊的古厝裡,堆滿了一落落粗糙的馬糞紙。在客廳與廚房的走道間,擺著一張小小的工作檯。每一個節慶前的假日,我總是坐在檯前,用一把小刷子,沾上黑糊糊的熱海菜,在馬糞紙上來回刷著,把金箔和銀箔糊貼上去,將它變成在廟口販賣的紙錢。長時間重複這樣單調而乏味的動作,為的只是賺幾塊錢幫忙家計,那年我才十一歲。

  後來從金門移居到台灣,落腳在桃園縣楊梅鎮埔心,埔心附近有幼獅工業區、中壢工業區、內壢工業區和山仔后工業區。我國高中時期的寒暑假,就穿梭在這些地方,尋找臨時工作。我曾經在電子工廠插零件,在香噴噴的零食工廠打包,在臭氣薰天的塑膠廠做雨衣雨鞋,在老鼠滿地跑的麵包店打雜。我在街頭發過傳單、做過洗衣店收貨員,也擺過地攤。

  最讓人害怕的是工廠的生產線,它像一條流動的河,催促著站在線邊的手,一天八個小時不停的動著。工廠的同事形形色色,有的人手腳俐落,有的人一直出錯。在狹窄而固定的空間,工人是沒法思考的機械,被迫配合不斷流動的生產線,時間漫長得像是壞掉的鐘擺。我總是不耐煩不時的盯著時鐘,內心嘀咕:「下班的時間怎麼還沒到。」

  三十年前的台灣是輕工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所有的窮人都把握機會,過著「家庭即工廠」的日子。母親白天在工廠忙碌的工作,下班以後還要做零碎的家庭代工,裝置聖誕燈泡、鉤織毛線帽、裝配小電子零件、整治塑膠花束和縫製球鞋套等等。這些工作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趕時間出貨」。因此,家中的大大小小都必須在課餘閒暇幫忙,誰也逃不掉。

  大學畢業後幾年,我投入社會,在人人羨慕的報社上班,成天忙碌的工作,以為只要努力,從此就將衣食無虞。沒想到報社突然宣布停刊,老闆還想賴掉資遣費。在忍無可忍之下,一向平凡溫順的我,居然也和同事一起走上街頭抗議,經歷了人生第一次的震撼教育。

  雖然這次抗議並沒有為我贏回工作,但是卻讓我看見資方利益本位、無情無義的面孔,看見社會上弱肉強食的黑暗面。我沉睡的勞工意識突然覺醒,開始重新聽見社會低層弱勢無奈呻吟的聲音。

  於是,我開始參加社會運動。

  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與《新光士林紡織廠勞工生命故事及抗爭實錄》一書的編輯工作,實地採訪了當時參與抗爭的女工、原住民建教學生、工會幹部等等,在他們的生命故事中,我看到勞工單純真摯的情感,善良而質樸的本性,也見識到他們集體追求社會正義的勇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充滿了熱情和友善。尤其是面對生活的巨變,他們迸發了強烈的生命力,為臺灣勞動者寫下十分精采的一頁。於是我以這個事件為發想靈感,寫成了這本書。

  許多父母師長或許會質疑,孩子能夠了解這些複雜的世界嗎?相信我,他們了解,而且了解得比你我的想像都深入。

  蠻荒時期集體獵殺動物,文明之初集體建造房舍,集體收割農作,甚至集合大家之力,對抗不義的統治者,這些就是社會運動的開端。現在的社會比蠻荒時期更殘酷,有些富有的商人竭盡所能的壓榨勞工,為自己累積億萬財富,然後狡詐的開脫,不願意施捨毫厘,照顧勞工的晚年。於是許多社會運動應運而生,來自各行各業的志工投入社會運動,為的只是一個十分簡單的目的──讓社會更公平正義。

  書中默默付出的勞工,面對生活上的劇變,如何迎向這一個艱鉅的挑戰,最後得到怎樣的成長,小朋友從此能多方面思考,聽見社會上不同的聲音──如果你經常看新聞,一定知道這種抗爭故事在國內外許許多多的角落,不時在上演著。極可能有一天,它會來發生在我們身邊。每一個孩子都是社會的一分子,都有可能成為書中的主角。我相信孩子讀了這本《爸爸失業了》,都能感受到故事的震撼,能夠對這個多元的社會有更寬闊的認識和理解。

  感謝在工會運動中幫助我的許多朋友,尤其是前輩鄭村棋、夏林清、吳永毅、王芳萍等等,還有廣大的女工、勞工朋友,當然還有幫我看稿,給予意見的明聰和女兒。更要感謝工運朋友王福鈞為我配圖,小兵出版社編輯群一字一句的細心推敲校正,才能讓台灣第一本為孩子寫作的社會運動書籍誕生。

社會學習的第一步   社運人士鄭村棋

   這一本《爸爸失業了》是每一個「吃薪水」家庭子女必須閱讀的好書。因為在台灣出版市場對於本土勞動世界的描寫並不多,寫給孩子看的失業抗爭議題的書更是絕無僅有,因此這本書的出版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真實的抗爭事件通常都是一段漫長而痛苦的掙扎,甚至是複雜的生命學習歷程。參與抗爭的人從封閉而自我的狹隘天地,如何學習開放自己,相互信賴,從零散的個人結合成集體的力量,對抗一個龐大的團體,這是一場雙方為了維護各自權益,進行的力量角逐的消長過程,這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經驗。

  本書的故事以孩子的眼光切入,因為爸爸的失業,進入紡織廠勞工的世界,一步步接受真實世界發生的事,從中得到了寶貴的學習。因此,我要呼籲師長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力,將他們層層保護,拒絕讓他們進入真實的世界。相信我,提早讓孩子接觸勞動市場及職場,是讓孩子將來更了解、更成功的跨出社會學習的第一步。

  這個故事的藍本是一場真實的抗爭過程,作者是許多社會運動的參與者和當事人,因此能用深入淺出的言語,曲折動人的情節,吸引孩子進入一個全新的視野和領域,這本書不僅適合學生閱讀學習,更值得家長和師長一起參與研討,期望孩子能對抗爭的事情有更深層的了解與思考,因而對我們未來的社會和諧,有更大的幫助。

    街頭的真實教育    夏林清─輔仁大學心理系系主任

  上半個世紀,台灣經濟奇蹟中的工人家庭像是拼裝車,零件拼湊沒關係,但所有現代化的配件(房子、車子、電氣化、子女教育……)都得要有。勞工父女駕駛超載拼裝車,顧不得半途解體的危險,日夜奔忙!台灣就因而撐出了「現代化」的臉面。

  爸爸的脾氣、媽媽的眼淚是每一個委屈小孩的記憶,《爸爸失業了》給了讀者一個真實關廠事件的複雜視野,在這樣的視野裡,爸爸的脾氣、媽媽的眼淚與孩子的委屈都在故事情節的變化中往前發展。「憤怒、恐懼與指責」等容易被標定為負向的情緒常苦惱著一個家庭,然而允許這些並不輕盈的情感在家人關係中流露與通過,正是家人相互看見與了解彼此的途徑,人與人關係中包容接納的厚度也才長得出來!在這本書中,關廠抗爭的生活苦痛與工人鬥陣相挺的情義關係,正與小麗的家庭互通聲息地滋養出了這樣的厚度!

  小麗不僅有幸和爸爸一起走過爸爸生命中的難關,也發生了一段珍貴的學習之旅!希望有緣讀此書的父女與老師們,也都能欣賞孩童在社會真實的複雜性中是可以進行學習的莫大潛能!生活處處有學習,街頭抗爭現場當然是一個開放的教室!

※書本內容:

http://pc2052.pixnet.net/blog/post/467464130 

https://pc2052yeh.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23.html

※學習單內容:

 http://pc2052.pixnet.net/blog/post/467464196

 https://pc2052yeh.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子閱讀學習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