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音樂探險營3《我的巴赫》
作者:林秋滿
繪者:林怡湘
出版者:青林國際出版社
【內容介紹】
在蝴蝶頁中,寫了一句「報告人:余心如」,讓讀者知道書中主人翁的姓名;在版權頁之後,有一篇說明的報告,內容是這樣寫的:
「我在參加音樂探險營時,老師要我們寫一份音樂家的報告,報告裡必須包括三個重點:
1.為什麼要選那位音樂家?
2.最喜歡他的哪一首曲子?為什麼?
3.給音樂家的一封信。
我決定寫巴赫,是因為:我喜歡拉大提琴,在我認識的音樂家中,只有巴赫為大提琴寫了協奏曲,所以我選他。」
大家都知道,約翰‧瑟巴斯倩‧巴赫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我在社會課學過「家族樹」的畫法,便決定畫出巴赫的家族樹,讓大家更了解他。
巴赫的音樂家族樹生長於德國的艾森納地區,在十七世紀時,這棵樹長得很茂盛,到巴赫那一代,家族裡一共有二十七位音樂家,難怪被稱為音樂家族樹。
我九歲的時候,開始學大提琴,對我來說,那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巴赫九歲的時候,失去了父母親,對他來說,那是件很傷心的事。
爸爸、媽媽去世之後,巴哈跟著大哥一起生活。當時他的大哥已經二十三歲了,是教堂裡的管風琴師,賺的錢很少,已經結婚了,又有一個剛出生的小嬰兒要養,生活很辛苦。幸好巴赫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可以在合唱團裡唱歌,為自己賺一口飯吃。
父母親去世之後,巴赫心中不停的想著: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呢?神父告訴他,人死了以後會上天堂。他想到爸媽在天堂過著快樂的日子,心裡就不再那麼難過,並且對宗教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巴赫的大哥是個管風琴師,收藏了很多名家的樂譜,每當巴赫看到那些樂譜,總是非常心動,但是大哥卻不讓他彈。有一天晚上,巴哈實在忍不住了,就偷偷的拿出大哥的樂譜,跑到閣樓上,在月光下抄寫樂譜。
他一連抄了好幾個晚上,只差幾頁就全都抄完了;不料後來被大哥發現了,憤而燒毀巴赫辛苦抄寫的所有樂譜。
巴赫看著火光中的樂譜,悄悄的告訴自己,有一天,他一定要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音樂家。
管風琴的手鍵盤有56個,腳鍵盤有30個,合起來至少有二至三組鍵盤,有的甚至有六組或七組鍵盤;上面還有許多很長的風管和大音箱。
臺灣最大的管風琴在國家音樂廳,有三層手鍵盤和一排腳鍵盤;上面還有好長、好長的風管。幸好音樂廳夠大,要不然可放不下呢!
彈管風琴要經常視曲子的需要調整音栓,如果不能做到手腳並用、心眼合一,是彈不好的。
巴赫的管風琴彈得非常好,有說:「他的腳好像長了翅膀,在腳鍵盤上飛來飛去,使整個教堂像在打雷似的。」
還有人說:「如果不是魔鬼,就一定是巴赫。」
據說,有一個公爵在聽完巴赫演奏之後,立刻取下手中的寶石戒指,送給了他。
巴哈不是一個守規矩的音樂家,經常想在創作上搞怪,因此不斷的換工作。在他換了幾次工作後,終於在威瑪皇宮待了下來。
巴赫在威瑪當了九年的宮廷樂師,寫出了很棒的管風琴作品,可以說過得很快樂;但是令他傷腦筋的是,皇宮裡住了兩位愛吵架的公決。
有一次,年輕公爵過生日,巴赫為他做了一首曲子;老公爵知道以後非常生氣,罰巴赫一筆錢,還故意在老樂長去世時聘用別人當樂長。
年輕公爵知道了,覺得過意不去,便推薦他到克騰皇宮擔任樂團指揮。老公爵不但不讓巴赫走,還把他關進監獄裡。巴赫心想,反正出不去,就來作曲吧!監獄的牆壁很快就被巴赫寫滿樂譜,一個月後,公爵只好放了他。
巴赫出獄後,他帶著家人搬到克騰堡。巴赫的音樂家族樹又冒出許多枝芽,他的孩子都跟他一樣,非常喜愛音樂;巴赫也是一個愛孩子的好爸爸,經常陪孩子玩耍,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
巴赫也是個很好的老師,他在指導學生彈琴的時候,會先讓他們練習指法;如果學生感到不耐煩,他就會寫一些小曲子讓他們練習,並耐心的指導他們。不過,巴赫只對用功的學生好,遇到不認真的學生,他會摘下自己的假髮,丟到學生的頭上!
有一次,巴哈陪貴族去度假,回家之後,發現妻子已經過世,讓他非常傷心,決定離開這個地方。
他為了讓自己忘記痛苦,每天不停的工作,花了三年的時間創作六首協奏曲;他把曲子獻給布蘭登堡的總督,後人就將這六首曲子命名為「布蘭登堡協奏曲」。
很多人很喜歡這首曲子,但是我聽了卻很想睡覺;我喜歡「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因為在這首曲子裡,大提琴是主角不是配角。
巴赫又要搬家了,這一次他帶著孩子來到萊比錫。
當時並沒有搬家公司,有沒有大卡車,只能用馬車來搬家。巴赫有多少樂器呢?他有五臺大鍵琴和古鋼琴、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一把低音古提琴、一把腿夾提琴、一把低音號、一把魯特琴、一支短笛……等。
為了照顧孩子,巴哈又娶安娜‧瑪格麗特為妻,她是合唱團的女高音。他們結婚後,巴赫的家族樹又多了一片新葉子。
巴赫會為了安娜寫詩,同時,安娜也負責彈奏巴哈所寫的鋼琴練習曲,這便是有名的「安娜‧瑪格麗特古鋼琴練習曲」樂譜集。
巴赫在萊比錫一共創作了三百多部「清唱劇」──這不是完全沒有任何樂器伴奏的清唱,只是沒有舞臺背景,也沒有舞臺動作。
當時教育並沒有非常普及,很多人都不識字。為了讓民眾了解聖經的內容,許多音樂家就採用聖經的故事編寫清唱劇,讓民眾做完禮拜後觀賞,很多民眾還把故事內容和演員的表現,當做討論的話題呢。
巴赫的數學很好,他對數字非常有興趣,像是7、5、6、13、14…等數字,尤其是14,最讓他著迷。
他不只是喜歡玩數字遊戲,而且會運用在創作曲子上面,「賦格」(fuge)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是幾個聲部的合唱,彼此的音階不同,旋律是一樣的。一開始,一個聲部先演奏,叫做「主題」;接著,另一個聲部跟著相同的旋律演奏,只是要升降調,像在回答主題一樣,叫做「答題」。
腓特烈大帝是個彆腳的笛子手,卻擺出一副大音樂家的驕傲模樣。1747年,六十二歲的巴哈,專程到腓特烈大帝的宮廷探望擔任樂師的小兒子艾瑪紐;腓特烈大帝聽說巴赫的名聲,心裡不服氣,決定考考巴赫。巴赫想都沒想就馬上演奏出一首三聲部的賦格的曲子;腓特列大帝又要巴哈創作一首更難的曲子,巴赫也馬上完成六聲部的賦格曲,得到腓特烈大帝的讚賞。巴赫也想考倒腓特烈大帝,還出題目考他,要他回家慢慢想呢。
巴赫是個虔誠的教徒,在他重要的作品上都會簽上「S.D.G」這三個字母,它是拉丁文的「Soli Deo Gloria」的縮寫,意思是「榮耀只屬於上帝」。
巴赫最有名的作品是「馬太受難曲」,聽眾彷彿可以感受到耶穌所受的痛苦;第一次演出時,巴赫用了兩組十七人的交響樂團、兩個十二聲部的合唱團,和一個唱詩班,這樣的陣容在以前可從來沒有人用過呢!
巴赫小時候在月光下抄寫樂譜,果然把眼睛弄壞了;他得了近視眼和白內障。他希望趕快痊癒,便到處求醫,還動手術,卻不幸失敗了;幾個月以後,他就去世了。
在巴赫去世之後,他的音樂家族樹繼續成長,在他的二十個子女中,有四個兒女成為音樂家。
德文中的Bach是「小河」的意思,貝多芬說,巴赫不是小河,而是大海,因為巴赫的音樂像大海一樣廣大淵博。我覺得貝多芬說得對極了。
最後是「余心如」寫給巴赫的一封信和老師回信。封底還有音樂會的通知單。
留言列表